水产养殖防渗膜铺设是决定养殖池使用寿命和防渗效果的关键环节,稍有疏漏就可能出现膜材移位、撕裂、渗漏等问题。掌握这 6 个实用技巧,让防渗膜铺设牢固稳定,为养殖池筑牢 “防护网”!
一、场地预处理:筑牢 “地基防线”
清基必须 “零死角”
彻底清除池底、池壁的石块、树根、玻璃碎片等尖锐物,哪怕直径 1cm 的小石子都可能刺穿膜材。建议用耙子反复清扫后,再用压路机碾压 1-2 遍,确保地表无凸起硬物。对于土壤中的草根,需喷洒除草剂杀灭,避免后期根系生长顶破膜材。
平整度误差不超 2cm
用 2 米靠尺检查场地平整度,高低差需控制在 ±2cm 以内。池壁边坡坡度按设计要求修整,偏差不超过 ±5°,避免膜材铺设时局部受力过大。若存在坑洼,用细土回填并压实,严禁用石块或建筑垃圾填充。
压实度达标是关键
采用分层压实法处理地基,每层填土厚度不超过 30cm,压实度需达到 90% 以上(环刀法检测)。尤其是池底与池壁衔接的 “阴阳角” 区域,需重点压实,防止后期沉降导致膜材撕裂。
二、铺设流程:“由下而上 + 循序渐进” 原则
按 “坡度走向” 铺设
池底膜材从一端向另一端铺设,池壁膜材从底部向上铺设,确保膜材自然贴合地基,无紧绷或褶皱。铺设时需 3-4 人协作,一人在前牵引,两人在两侧展平,避免膜材偏移。
预留 “伸缩余量”
考虑温度变化和地基微沉降,膜材铺设时需预留 1%-2% 的伸缩量(如 100 米长的池底,膜材实际铺设长度为 101-102 米)。在池壁顶部与地面衔接处,额外预留 30cm 长度,用于后期锚固。
避免 “重叠过密”
膜材搭接宽度控制在 10-15cm,过宽会增加焊接难度,过窄则影响牢固性。同一区域重叠层数不超过 2 层,若需多层铺设,需在设计阶段明确搭接位置,避免局部堆积导致受力不均。
三、特殊部位处理:拐角、管口 “单独强化”
阴阳角做成 “圆弧过渡”
池底与池壁的直角拐角处,需用细土堆筑成半径 50cm 的圆弧,再铺设膜材。此处膜材需裁剪成扇形,确保贴合圆弧面,避免直角处膜材被拉伸撕裂,扇形半径比圆弧大 10cm 即可。
管口穿膜 “双密封”
进排水管穿膜处,先在膜材上按管径 + 5cm 的尺寸开孔,将膜材套入管道后,用橡胶密封圈密封,再在膜材与管道接触部位采用挤压焊接,形成 “密封圈 + 焊缝” 双重防护,防止渗漏。
四、锚固固定:“深埋 + 压实” 防移位
锚固沟尺寸要达标
在养殖池周边开挖锚固沟,沟深≥50cm、宽≥40cm,沟底需平整压实。膜材翻入沟内的长度不小于 30cm,确保足够的锚固强度。
分层回填 “步步压实”
膜材放入锚固沟后,先回填 20cm 厚素土,用夯机压实;再回填 20cm 土,再次压实,最后用剩余土填满并整平。禁止用石块或冻土回填,避免刺破膜材。对于软土地基,可在锚固沟内浇筑 10cm 厚混凝土,增强锚固力。
五、焊接质量:“参数 + 检测” 双保险
焊接参数 “按膜调”
0.5-1.0mm 厚 HDPE 膜,焊接温度控制在 250-300℃,速度 0.8-1.2m/min;1.0-1.5mm 厚膜材,温度调至 300-350℃,速度 0.6-0.8m/min。焊接前必须试焊,观察焊缝是否有熔浆均匀挤出,无气泡、无焦糊即为合格。
焊缝检测 “全覆盖”
所有焊缝进行目视检查,确保表面平整、无漏焊;采用真空检测法(负压 25kPa,保压 30 秒)对每条焊缝进行检测,发现漏点立即用挤压焊枪补焊,补焊面积需比漏点大 10cm×10cm。
六、铺设后防护:避免 “二次损伤”
24 小时内覆盖保护层
膜材铺设焊接完成后,24 小时内覆盖 30-50cm 厚素土或细砂,避免阳光直射加速老化。覆盖时用人工摊铺,禁止机械直接碾压,防止膜材被硬物刺破。
设立 “施工禁区”
保护层未完成前,严禁车辆、人员在膜材上随意走动,如需进入需铺设木板(厚度≥2cm)。养殖设备安装时,底部垫橡胶垫,避免金属部件刮擦膜材。
水产养殖防渗膜铺设的稳定性,从场地处理到后期防护环环相扣。严格遵循这些技巧,能有效减少膜材破损风险,延长养殖池使用寿命。如果在铺设过程中遇到特殊问题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!

